专注 专业 靠谱
你身边的法律管家

最高院发布民间借贷新规,催收公司“不能碰”的红线来了

“我被催收打爆了电话,还打给我家人单位,这不是违法的吗?”
“他们说我拒还债务,已经安排‘上门走访’,这合法吗?”
“说实话,我不是不还,但这催收太吓人了,谁能管管?”

2025年年初,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新一轮民间借贷司法解释调整,其中对“债务催收行为”首次作出更细致、明确的规范,引发业内关注。

这也意味着:催收行业的“灰色地带”正在被逐步堵上,很多以前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”的做法,如今正在被官方叫停。

本文将为你梳理此次新规的核心变化,揭示催收公司“不能碰”的法律红线,并告诉你:作为普通负债人,该如何正当维权?如何选择合法的协商通道,而不是被催收牵着鼻子走?


一、最高法明确:这些催收行为违法,谁碰谁出事

根据2025年初司法政策调整,最高院重点强调以下三类催收行为“不得采用”,其中部分行为已被多地法院列为“侵犯人格权”或“违法侵权”。

1. 📞 骚扰式催收 = 不得频繁拨打电话

新规明确:

“借款人逾期后,债权方及其受托催收机构不得在短时间内反复拨打电话,干扰其正常生活秩序。”

什么意思?
一天几十通电话、早晚狂轰滥炸、不分时间打电话催债,这些都属于“高频干扰”,依法可投诉。


2. 🧾 骚扰第三方 = 不得向非借款人传递债务信息

特别说明:

“不得将借款人借款信息通知其亲属、朋友、同事等无直接债务关系人。”

以前动不动就给你爸妈打电话、群发微信截图发你单位群,这种行为已被认定为侵犯隐私权和名誉权,有些地区已出现催收公司被判赔偿的案例。


3. 🚪 “威胁上门”类言语 = 不得恐吓性催收

法院文件特别强调:

“催收过程中不得使用暴力、胁迫、辱骂、恐吓等方式,不得以‘上门走访’‘公安备案’等语言对债务人施压。”

这代表很多催收常用的那一套“话术”,其实早已踩线。即使他们没有真正违法,也可能构成“心理暴力”或“变相威胁”行为,一旦取证属实可依法维权。


二、为什么最高院要出这个规定?催收真的太“乱”了

近几年,随着逾期用户数量上升,很多持牌平台为了压缩回款成本,选择将账单外包给催收公司;而一些催收机构则通过电话骚扰、人肉搜索、P图抹黑、社交平台曝光等手段“非法施压”,引发舆论与投诉不断。

2023年,全国法院系统受理的因催收引发的“人格权纠纷”案件增长近60%,多起判例已经出现。

因此,最高法院此次出台新规,目的非常明确:

明确“合法催收”边界,保护普通借款人基本权益。


三、那逾期了,还能被催收吗?能不还吗?

必须说清楚:催收“不能乱来”,≠你可以不还钱。

法院新规的重点在于“规范手段”,不是取消追债。借款还是要还,只是平台和催收机构必须依法合规追讨,不能用违法方式威胁、施压你。

那问题来了:如果我真的一时还不上,怎么办?


四、不怕还不上,就怕走错路:协商才是正道

很多人是这样的:

  • 想协商,但找不到人谈

  • 打平台电话没人理

  • 不想被催,但不知道怎么解决

你需要的是:一个能真正把事情谈下来的解决通道。

汇邦管家就是做这个的。

作为专注于逾期债务协商的服务平台,汇邦管家可以帮你:

  • ✅ 梳理目前所有欠款情况,统一规划

  • ✅ 一对一制定协商策略,避免恶意催收继续加压

  • ✅ 联系平台提出分期、减免、缓还等方案

  • ✅ 全程跟进谈判结果,不成功不收费

特别重要的是:汇邦管家不会对你电话轰炸,不用骚扰方式逼你签协议。他们的逻辑只有一个字:“谈”。


五、怎么判断催收是否违法?这几个标准对照一下

📌 1. 是否骚扰非本人?
→ 联系了你的朋友、同事、家人甚至发单位群,这属于越界。

📌 2. 是否频繁干扰?
→ 一天十几通电话、清早深夜不间断打,这种也可视为骚扰。

📌 3. 是否“恐吓性话术”?
→ 如“公安备案”“刑事拘留”“马上冻结你工资”等,属于恐吓诱导。

📌 4. 是否拍照上门?
→ 拍你家门、发朋友圈、发抖音曝光,这种已经属于“名誉侵权”。

✅ 一旦构成上述行为,建议你截图、录音、收集证据,并可向当地银保监、网信部门或法院投诉。


六、不怕欠钱,就怕被催收套路了

2025年新规出台,说明“规范催收”已是大势所趋。但同时也提醒我们:借款不是不能谈,只是要走对渠道。

你不是一定要自己扛,不用再听催收各种吓人的话。
你只需要知道自己还有协商的权利,还有汇邦管家这样的专业团队能陪你一起走出困境。

担心被催?那就尽快谈!
自己谈不下来?那就找汇邦管家!

说到底,债不是压垮你的理由,乱催收才是。别让不合法的手段继续伤害你,用合法的方式把债务谈下来,这才是真正的出路。

Visited 5 times, 1 visit(s) today
赞(0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汇邦管家 » 最高院发布民间借贷新规,催收公司“不能碰”的红线来了
分享到